今年比亚迪提高了对高端市场、海外市场的增长预期。
文丨司雯雯
编辑丨龚方毅
我们独家了解到,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今天小范围公布今年的总销量目标是550万辆,包含海外市场的80万辆以上。换算下来中国市场销量增速约为30%,海外市场增速则高达91.8%。
做了三年第一后,比亚迪对国内的销量预期在更高的基数下变得谨慎,增长规模和增速略弱于2024年。
2025年是比亚迪的产品大年,四个品牌共有近20款新车发布,已有的21款车型为提高产品力也会换代、增推智驾版本。仅3月,比亚迪就密集办了6场新车发布会。
当然,员工和经销商接到的销售任务可能更激进。比亚迪惯常制定对内、对外两个销量目标。对外目标保守,2021年后每年都能超额完成。对内目标通常更高,以要求、激励团队。
比亚迪更靠近王传福2023年时“历史上最好时期”的判断:它去年卖出了成立以来最多的车,占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1/3,推动营收、净利润同步增长30%左右至历史新高,汽车及相关业务收入6173.8亿元,有1549亿元的现金储备。
在2023年、2024年的快速扩张中,比亚迪开始前所未有地激进投入。它两年扩招了2万名工程师、技术研发投入941亿元——这比此前10年累计的研发费用还要高。
比亚迪正同时面对两类挑战,高昂花费用于应对复杂问题。一方面,要在大众市场继续增长、保持竞争优势,考验比亚迪对技术的工程化落地和成本控制。仰望、腾势、方程豹三个高端品牌则更需要技术、产品的领先性。
它希望且擅长靠规模、垂直整合和成本纪律把验证过的技术做得更便宜、某项技术指标更领先。这是比亚迪在三电业务上验证过且继续执行的打法,最新动作是将新一代纯电平台的充电功率提高至1000V,比主流车企的下一代900V更高。
这一策略延续到智能化领域。比亚迪一开始就以百万辆的规模摊销成本,将英伟达OrinX和5颗毫米波雷达的智驾配置成本压缩至3000元左右、比行业平均水平低数百元,从而用在7.88万元的海鸥上。
吉利、奇瑞、长安等已经快速跟进智驾普及策略,要以此在大众市场增长变得更难。主攻主流价位的王朝、海洋2024年占总销量的94.7%。我们独家了解到,这两大核心系列2025年的销量增幅目标为10%内,预计在整体的销量占比降为80%左右。为了完成目标,王朝销售渠道计划提高投入、扩大门店展厅面积。
仰望、腾势和方程豹要承担更高的销量增幅。腾势汽车销售总经理赵长江说,希望腾势到二季度实现单月2万台、三四季度单月3万台。腾势去年的销量是12.6万台,月均1.05万台。
复旦大学官网曾这样介绍他:倪世雄教授是最早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引入中国的代表人物之一。他是国际关系领域的先驱之一,他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做了大量基础性、奠基性的工作。
2021年11月1日,中国(深圳)证券仲裁中心(下称“证券仲裁中心”)作为深圳国际仲裁院专业性分支机构正式揭牌运作,成为全国首家试点的证券期货行业仲裁中心。结合《试点意见》的要求以及证券期货民事赔偿纠纷群体性、复杂性的特征,为更加公正、专业、便捷地通过仲裁方式化解此类纠纷,深圳国际仲裁院和证券仲裁中心启动了《指引》的研究制定工作。经深圳国际仲裁院第三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《指引》将自2024年10月15日起正式施行,同日,亦将启用相配套的《推荐名册》。
高端市场现阶段的技术竞争侧重智能化、AI化,也更看重品牌。这些都不是强调工程师文化的比亚迪的舒适区。
比亚迪在高端市场的策略是以技术立品牌,为每个高端品牌设计差异化的技术标签,比如在仰望的“易四方”技术后,也将“易三方”技术作为腾势独有技术、而不是分享给其他品牌。不过,目前这类技术集中在它过去擅长的三电、底盘等领域。
在智能化领域,AI改变了智驾的演进方式,一家企业可以靠少数、领先的人才快速超越堆人力、堆时间的同行,行业比拼从L2级智驾体验进入L3级智驾落地时间。我们此前报道过,比亚迪短期内会和头部供应商合作、提升高阶智驾体验,它也已经加大对AI大模型、智算中心等投入,加快自研。王传福在财报中说,会快速推进AI数据中心、AI服务器等新兴业务,作为“新的成长曲线”。
在更重科技领先、软件算法而非工程能力的智能化业务,比亚迪需要找到并证明一套有效的方法论。比这更难的是开拓高端市场,高端品牌的本质是说服用户付出比产品价值更高的溢价,需要更长周期、更多维度的能力。
守第一往往比做第一更难。比亚迪过去靠对标超越的模式陆续超过自主、合资品牌船舶板块股票有什么,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新能源车企、中国销量最高的车企。它补上了所有明显的短板,也就做完了所有简单的题目。